近日,特斯拉在官网上向其美国客户表示,入门级的特斯拉Model 3可能很快失去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优惠。而这一切都是因为美国政府姗姗来迟的新规定。
在《通胀削减法案》(IRA)生效数月后,美国政府终于出台了更详细的规则,以说明什么样的关键矿物和电池部件条件下,清洁汽车才能获得税收抵免。
这份美国财政部发布的长达61页的指导意见显示,总额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额度被均分为二。在4月18日后投入市场的电动汽车中,只有同时满足关键矿物和电池部件的成分门槛要求,才能继续享有全额优惠。只满足一项的车辆仅能拿到3750美元,如两项都不满足,则无法获得任何补贴。
海通证券科技行业资深分析师李轩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通胀削减法案》中关于电动汽车拟议的规则指南可以理解为“准入白名单”,包括单车售价金额最高上限,以及关键矿物/电池组件含“美”量,这是对通胀削减法案的进一步细化。
李轩称:“美国政府一定程度上是在倒逼全球在美车厂做出选择。”
逐年收紧的要求会吓退车企吗?
指导意见分别对关键矿物和电池部件的成分门槛做出了要求。
文件显示,电池中含有的适用关键矿物,需要有一定的价值比例在美国或与美国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提取或加工,或在北美回收。2023年,这一比例是40%,从2024年起逐年提升10个百分点,到2027年,适用的百分比为80%。
在电池组件方面,车辆制造商在北美制造或组装的电池组件的价值,也需等于或大于适用的百分比。今年起,这一适用比例为50%,2024年和2025年的比例为60%,2026年起至2029年每年增加10个百分点,最终至100%。
美国财政部要求,4月18日前,汽车制造商需要向美国国税局证明他们的哪些车型符合条件,该机构将在其网站上更新清单。此后每月都会更新。
在指导意见生效之前,全美只有21种车型有资格获得7500美元的税收减免。一位美国官员表示,新指导意见将导致获得全额或部分抵免的车辆进一步减少。
美国汽车创新联盟(AAI)主席博泽拉(John Bozzella)在一份声明中说,根据新的标准,目前在售的电动车型中只有少数能获得7500美元的全额减免。
根据AAI数据,目前,市场上43%的电动汽车有资格获得税收抵免,低于去年8月IRA通过前的92%。去年10月至12月,美国的电动汽车销量超过28.2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51%,占所有汽车销量的8.5%。
不过,美国财政部一位高级官员表示,随着未来几年供应链的建立,符合减税条件的车辆数量将出现反弹。
此前,由于补贴的吸引力,汽车生产商大众、奥迪、特斯拉和奔驰等众多欧美汽车厂商已决定或酝酿在美国扩张新投资。但问题是,从矿场到电池制造商,汽车行业的供应链无比复杂,美国不断收紧的新规能否撬动供应链的真正改变,还是汽车制造商将“知难而退”、放弃补贴?
“美国仍旧是一个全球单一特大市场,车企大概率会响应,只是考虑人力、资源本地化等因素,中间环节会遇到困难。(车企)大概率不会放弃拿补贴。补贴的目的是用来刺激消费者购买,中期仍旧是销量/市占率为先。”李轩说。
“即使车厂愿意执行,但关键矿物/电池组件北美化还需要一定时间,包括上游原材料及生产厂的扩产。”李轩补充说,因此,从趋势上看,未来符合IRA要求的电动汽车数量会增长,但并非非线性增长。
与盟友签署限定贸易协定
新指导意见中,规定汽车中一定价值比例的关键矿物须在美国或与美国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中提取或加工。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资料显示,新指导意见发布前,有20个国家与美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议(FTA),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智利、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以色列、墨西哥、摩洛哥、巴拿马、秘鲁、新加坡和韩国等。这其中没有日本和欧盟。
但本周,美国和日本就用于制造汽车电池的关键矿物达成一项贸易协议,这意味着日本汽车制造商将更容易获得7500美元的美国电动车税收优惠。USTR发布的一份简报介绍,美国和日本承诺鼓励提高锂、钴和镍等对电动汽车提供动力的关键矿物的劳动和环境标准。两国表示,还将促进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并就如何审查外国实体在该领域的投资进行磋商。
据美媒分析,由于IRA没有从技术上界定什么是“自由贸易协定”,因此美国官员找到了一个变通的办法,即签署更为限定的贸易协议来满足这一要求。
与此同时,美国总统拜登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本月早些时候的一次会议后宣布,他们的政府正在寻求一项类似的协议。但欧洲官员表示,这一安排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最终确定,因为欧盟必须将此类协议提交给27个成员国批准。
李轩表示,美国自己是没有关键矿物开采或加工能力的,只能靠和盟友签协议来保证自己的供应链安全。而欧盟的材料资源禀赋不够,未来大概率跟南美合作。
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2022年的报告,在35种关键矿物中,美国有29种依赖进口(即进口量超过年消费量的50%)。其中,美国国内不生产的关键矿物有14种,即完全依赖进口来满足对这些矿物的需求。